吉利学院喜报!我校4门课程获批四川省本科高校应用型品牌课程立项
近日,四川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第二批本科高校应用型品牌课程立项名单的公示》,确定立项建设90门省级应用型品牌课程。吉利学院申报的《虚拟现实引擎基础》《车载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机器人机械学基础》《汽车设计调研与用户研究》四门课程获批立项,立项数量位居省属同类高校前列。这一成果不仅是对学校应用型课程建设的高度认可,更彰显出学校深耕产教融合、瞄准产业需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
作为依托吉利控股集团办学的应用型高校,学校始终秉承“走进校园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的校训深植办学实践,牢牢把握“地方性、行业性、应用型”办学定位,紧密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对接吉利控股集团产业发展需求,以电子信息、汽车、醇氢能源、低空经济等产业为导向,构建起“产业需求-教学实施-质量反馈”的课程建设闭环。此次四门课程成功获批省级应用型品牌课程,既是学校应用型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课程建设实力的有力印证。截止目前,学校已建成涵盖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品牌课程、高阶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就业创业金课等覆盖汽车研发、生产、设计、服务全链条、融合电子信息、智能制造、艺术设计、智能科技等多学科技术的课程体系,为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筑牢了课程根基。
01
锚定产业前沿
打造技术赋能型课程
在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转型浪潮下,学校精准把握产业变革趋势,将前沿技术融入课程核心内容。《车载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作为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聚焦车载电子信息领域,通过“六环相扣”育人闭环——联合吉利研究院修订行业标准教材、搭建含12个智能网联汽车特色案例的课程思政案例库、引入吉利「基石计划」真实企业项目、构建动态能力测评系统、打造虚拟实训平台、建立云端数字资源池,实现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三螺旋递进式培养。该课程依托校企共建智能网联汽车虚拟仿真平台和车载嵌入式系统活页式教材,构建“车载场景-芯片-算法-云端”四位一体的沉浸式实验环境,实现把企业的真实研发场景1:1搬进课堂,让学生在“从零开始的CPU设计”到“基于FPGA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电压采集系统”等多项目实践中,掌握嵌入式系统设计的核心技能,近两年累计授课千余人,就业对口率达92%。
《虚拟现实引擎基础》课程则瞄准未来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交叉领域,锚定产业数字化转型对人才的新需求,依托省级实践教学示范基地、省级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云墨科技等人才培养平台,深化教学创新改革,通过真实项目驱动教学,聚焦产教融合和学科交叉,提升学生利用虚拟现实引擎进行汽车虚拟现实应用开发的能力。课程以智能制造产业为载体,构建了“6+1”实践教学体系——6个独立实践项目即虚拟汽车场景搭建、交互、驾驶、调试、展示、智能座舱设计与1个汽车元宇宙综合服务社区项目,将Unity引擎技术、AIGC原型设计工具与汽车数字化需求深度融合。课程联合云墨AI、骤点科技共建“虚拟现实AIGC数智化资源中心”,打造“基础实验平台-线上实验平台-校企联合科创平台”三阶贯通实践模式,学生可参与吉利汽车研究院真实项目开发,近两年课程团队指导学生获省级以上专业竞赛奖项20余项,教师团队主持教学科研项目20余项,课程成果获“2024四川省高等学校数字化优秀案例”。
02
聚焦工程实践
构建产教协同型课程
针对高端装备产业对复合型机器人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机器人机械学基础》课程聚焦机器人设计中的材料学分析、运动学建模、动力学优化等核心领域,构建“理论-仿真-实战-创新”四位一体教学体系,通过校企共同研制课程、培养标准与教学计划,开发模块化课程,将企业真实项目融入教学,实现“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依托吉利控股集团产业资源,联合武汉朗逸机器人、成都润博科技等企业,构建了“基础层-应用层-创新层”三阶递进课程模块和“主体-过程-激励”三维联动机制,实现课程内容与产业需求同步更新、教学过程与工程实践双向互动、学习成果与企业项目直接对接,有效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近两年4项学生设计方案被企业采纳,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省级以上奖项40余项。课程团队“双师型”教师实现100%全覆盖。
《汽车设计调研与用户研究》则立足现代服务业,以汽车智能座舱创新设计为核心,构建“三阶递进式”教学体系,配套开发智能座舱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产业案例库,形成理论与产业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资源矩阵。课程推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与上海吉利创新设计院、领克智慧工厂等企业设计师共同指导,将“城市通勤自驾座舱体验优化”“传统纹样在汽车内饰中的应用”等真实项目转化为教学任务,实现“调研方案设计-实地数据采集-产业级方案输出”全流程实战训练,推动教学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近3年学生获省部级以上奖项15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15名学生赴上海吉利创新设计院实习,部分毕业生成功转正,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教师团队依托课程建设,获批四川省线下一流本科课程2门,四川省高阶课程1门,获省级科研立项10项、专利50项及国际设计大奖10余项,为应用型汽车设计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式。
03
创新育人模式
夯实应用型人才培养根基
四门课程相互支撑、协同育人:《车载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为汽车电子技术奠定基础,《机器人机械学基础》培养机械结构设计能力,《虚拟现实引擎基础》提供数字化开发工具,《汽车设计调研与用户研究》聚焦用户需求挖掘,共同构成覆盖汽车“技术研发-机械设计-数字开发-用户调研”全链条的课程群。学校通过“基础夯实第一课堂、能力拓展第二课堂、价值塑造第三课堂、产业对接第四课堂”,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毕业生深受汽车及相关产业企业青睐。
此次四门课程获批省级应用型品牌课程,是学校深化应用型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也为四川省本科高校应用型课程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未来,学校将继续瞄准产业一线与学科前沿,以产业需求牵引学科专业建设,以应用创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以实践育人注重能力培养,不断深化应用型课程体系化建设,夯实人才培养基础,为四川乃至全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输送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